历经1600余年风霜雨雪 炳灵寺石窟为何被称为“石窟百科全书”

石窟大佛造像

艺术风格多元的炳灵寺石窟造像

【编者按】

“探访石窟艺术轨迹,传承千年文化脉搏。”10月15日至20日,“千年石窟匠心传承”网上主题活动在中国甘肃举行。

活动期间,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推出《探访“千年石窟”》系列报道,跟着记者的脚步,沿着石窟走廊穿越甘肃,参观探访炳灵寺石窟、麦积山石窟、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景区,近距离感知石窟艺术,领略中国石窟的价值和魅力。

顶端新闻·河南商报记者 王佳卉/文 受访者供图

炳灵寺石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寺之一,开窟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,在1600余年的风霜雨雪中,炳灵寺石窟曾经历了多次兴衰。

炳灵寺石窟造像、壁画是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的标尺

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216个,保存有西秦至明代的造像815尊,壁画面积约1000平方米,可分为下寺、沟洞和上寺三个区域。洞窟主要集中在下寺,共有编号窟龛184个,分布在南北长350、高60余米的崖面上,其代表洞窟为169窟。

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告诉记者,公元4世纪,在西秦佛教信仰的影响下,佛教在炳灵寺勃兴,炳灵寺石窟第169窟是在这一时期营建的。在第169窟内,有西秦建弘元年(420年)墨书题记,这是目前国内石窟中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,其造像、壁画也因此成为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的标尺。

既是甘肃三大石窟之一,又是中国“石窟的百科全书”

炳灵寺石窟与敦煌莫高窟、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。

炳灵寺石窟位于黄河岸边,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就在这里交会。炳灵寺石窟在十六国西秦时期进入大规模营建阶段,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、西夏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都有营造和重修。

唐代时期是炳灵寺石窟开窟的鼎盛时期,开窟造像数量最多,占三分之二以上。明朝时期,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大兴,对炳灵寺石窟进行了多次重修。在藏语中,炳灵寺是“仙巴本朗”的音译,意为“十万弥勒洲”。

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,在经历了多个朝代的营造和重修后,炳灵寺石窟逐渐发展成为多种艺术风格并存的石窟群,成为研究佛教艺术和佛教历史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文化宝库。走进洞窟,可以看到佛教初传入汉地时的特征——印度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风格等。可以说,在炳灵寺石窟能够系统地了解我国石窟的发展演变过程。所以,炳灵寺石窟又被称为中国“石窟的百科全书”。